一、企业环境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正常生产、生活活动,本预案适用企业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危险化学品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中发生的泄露、燃烧、爆炸等事件以及由污染所延伸的环境效应。
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认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修复。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景观相似、功能恢复”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科技引领、注重实效”的原则。
三、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算及符合环境保护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生产全过程要求采用无毒、低毒的原材料和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工业生产;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则要求从产品的原材料选用到使用后处理和处置不构成或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
目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消灭(或减少)产品上的有害物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以减少对人类健康环境的危害。
宗旨:提高资源利率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思路:判明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部位,分析资源能源消耗高和废弃物产生部位,提出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和消除废弃物的方案。
益处:对于企业,可以真正降低成本,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消耗和能耗,提高物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于国家,真正包含的国家的节能减排的中心任务,是中国向世界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对于地方政府,是完成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编制目的:针对工程特点,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分析,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施工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其危害性,拟定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布局,为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提供设计依据;拟定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奠定基础;拟定水土保持工程量、治理进度及投资概算,为建设单位工程概算提供依据;提出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保障措施,指导建设单位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完成后,由省水利厅水保监测中心进行审批,批复后,业主需要按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施工。项目申请竣工验收前,必须先验收水土保持方案。所以说,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修筑水土保持设施,既是国家相关政策所要求的工作,也是业主在项目竣工验收前所必须完成的工作。
编制程序:1、收集资料:主要包括项目的主体设计、立项文件、水文气象资料、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情况等。
2、现场踏勘:根据现有资料和项目情况对现场进行踏勘,拍摄照片、录像等影像资料,调查项目是否有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
3、项目编制:根据项目资料进行方案编制工作。
4、市县专家现场查看:方案编制完成以后,联系市县专家对水土保持方案送审稿进行现场查看,由市县专家出具现场查勘意见。
5、上报:拿到现场查勘意见后,即可上报政务大厅水利厅窗口申请进行技术评审。上报时所需要的资料有:上报申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市县专家现场意见。
6、评审:评审会由水利厅水土保持检测中心组织召开,邀请相关专家对水保方案进行评审。
7、复审:评审通过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后,由评审专家组组长进行复审。
8、报批:复审通过后,报水利厅行政窗口等待审批。